植保無人機賦能智慧農業
科技賦能農業 無人機助力江寧鄉村振興,在南京江寧廣袤的田野間,一架架無人機輕盈掠過綠浪翻滾的稻田,時而低空盤旋,時而懸停噴灑,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機。近年來,江寧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,將農業植保無人機技術深度融入田間管理,不僅為傳統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,更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從"人背藥箱"到"云端作業",植保方式煥然一新
過去,江寧的農戶們每到病蟲害防治時節,便需背著沉重的藥箱穿梭于田間。烈日灼烤、藥劑熏染,不僅勞動強度大,還存在施藥不均、效率低下等問題。如今,隨著植保無人機的普及,"面朝黃土背朝天"的傳統場景逐漸被"指尖操作、云端作業"的新模式取代。
在江寧某基地里,技術員手持遙控設備,輕點屏幕設定航線,無人機隨即騰空而起,按照規劃路徑自動完成藥液噴灑。機身下方,霧化藥液如細雨般均勻灑落,葉片正反兩面均被精準覆蓋。"過去幾十人忙活幾天的活兒,現在幾臺機器大半天就能完成,還避免了人工漏噴、重噴的問題。"更讓農戶們安心的是,無人機作業讓人遠離藥劑接觸,既保障了健康,又提升了作業安全性。
科技與農藝深度融合,精準服務護航綠色生產
無人機定期巡航田間,通過捕捉作物反射的光譜信息,可精準識別病蟲害早期征兆和營養缺失區域,生成"處方圖"指導精準施藥。這種"察看病灶再開方"的模式,既減少了農藥濫用,又提升了防治效果。
在茶園管理方面,無人機的應用更顯巧思。技術團隊針對茶樹冠層特點,專門優化了飛行參數和噴頭角度,確保霧滴能夠穿透茂密茶叢,直達病蟲害藏匿部位。茶農們發現,采用無人機防治后,茶葉成品率顯著提高,農殘檢測指標優于傳統方式,為打造綠色品牌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生態效益日益凸顯,繪就可持續發展新圖景
無人機的規模化應用,正在重塑江寧的農業生態。精準施藥技術使農藥使用量持續下降,田埂邊的溝渠重現魚蝦身影;作業減少農機下田次數,土壤板結問題得到緩解;數據化的管理模式為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提供支撐,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。這些變化,讓"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"的理念在田間地頭扎下根來。
站在新的起點,江寧正謀劃更廣闊的藍圖。未來將繼續深化無人機技術與智能傳感、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應用,探索構建"空天地"一體化的智慧農業體系。隨著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的深度碰撞,這片江南沃野正書寫著新時代"魚米之鄉"的嶄新篇章,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。